
循循善诱、倾心守护,她是学子们成长路上的启明星;热情满溢、实践创新,她是学生心中的引路人;因材施教、与时俱进,她是专业课堂的领航者,她就是我校外国语学院的郎曼。
坚定信念,教书育人
“高校教师首先应当具有献身教育、立德树人、仁爱学生、率先垂范的做人美德。”深受总书记讲话的影响,郎曼坚守立德树人的理想信念,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第一要有理想信念,第二是要有道德情操,第三要具备扎实的知识,第四则是心怀仁爱之心。”这四点是郎曼对于“师德”两字的深刻理解。一直以来,郎曼永葆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和激情,始终扎根三尺讲台,只为将毕生所学、人生所感尽数传授给学生。
在多年的从教生涯里,郎曼也将其追求的理想信念贯彻到了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更多情况下,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身教是重于言传的。”郎曼认为真诚地帮助学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心和热情,同时教师对学生道德的引领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这些都是郎曼在日常教学中所注重的。

真诚沟通,言传身教
“现在的大学生比以前确实成熟得多,自主意识更强,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大家的包容度更高,价值观取向更加多元。”这是郎曼对新时代大学生个性特征的观察,“但现在孩子们易脆弱、迷茫,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也更高些。”在因疫情居家上网课的时间里,郎曼也通过布置作文的方式让学生吐露自己的烦恼和焦虑。做好一个“倾听者”,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分享的渠道,站在学生的角度与他们共情,让他们的情绪得到舒缓,是郎曼认为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
有学生曾留言:“这学期的英语课是我上得最快乐的一门课。在课上,我觉得我不仅学到了英语知识,最重要的是从老师身上学到了一种积极、快乐、洒脱、坦然的生活态度!这一直都是我追求与向往的生活态度,我以前对此不是很明确,自从遇到了郎老师,我觉得我豁然了!我会以这种态度作为以后的追求目标,希望我以后也可以做到像老师这样!”长大了我愿成为您,这便是对老师最高的评价。


扎实学识,教研并重
在教学工作中,郎曼将繁杂的专业知识和新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注重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我自己经常去补充前沿知识,这个很重要,有些老师的授课内容多年来一成不变,我认为这是应该完善的地方,课程中的Information Gap,都是需要做很多准备的。”从教二十五年来,她坚持每一节课都进行精心备课,不仅要准备好课本理论知识,更要与时俱进延伸出更多的实例。“在给学生讲授全球化的内容时,我就把中国在全球化二十多年进程中如何一步步实现发展腾飞的资料展现出来,再结合最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经济发展相关的英文论述、视频材料,让同学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扩充专业领域的文化背景知识。”

时代和学生都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她也巧妙地将更新的信息、更好的内容、更专业的知识和红色思政课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用英语陈述、用英语思考的习惯。“作为老师,自己一定要不停地学习,才能把好的东西传递给学生,当你不再学了,讲授的东西也就枯竭了。”郎曼在授课过程中时刻保持着高昂的热情,以强烈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带动着同学们的情绪,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接受知识。在这里,课本知识与学生世界息息相关,她坦言这就是自己的课程能够被“秒抢”的原因。
仁爱之心,因材施教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更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科研和教学任务的重压之下,郎曼不仅在课堂上保持一以贯之的热情,生活上也愿意走近学生们的心里,尽自己所能做学生的知心人。“我现在带的学生基本就是我孩子的年龄,看到他们俨然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面对初入大学校园心理落差较大的学生,郎曼会创造一切机会和他们沟通,从细微处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不仅如此,她注重因材施教,密切关注那些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人都是有优势和劣势的,有的学生可能语言学得不好,但并不表示这个孩子没有天分,也许他科研上很厉害,或许在其他地方有自己非常擅长的地方,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非常自信,他们会表现得更好。”
“你花费的每一分心血都会给你带来回报,花费的心思一定有好的结果,这就是我为什么愿意一直去做的原因。”郎曼将自己积极的态度于无声处“浸润”进学生的心田,用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在英语学科上不擅长的学生,我们更要不放弃,更要紧抓,要付出比好学生更多的力气去抓他,对学生从心出发地去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郎曼坦言自己教书的初衷就是引导学生做好人生的规划从而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在大学四年的黄金阶段里闪闪发光,这是她最希望做到的事。如果没有“北极星”的指引,同学们很容易踌躇不前,在郎曼的指引下,同学们深受鼓舞,茁壮成长,她的鼓励和耐心使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更加精进牢固,她的热情和真诚也激励着每一位学子宽以待人、人文化成。